|
说起“中国知网”,大学生们应该都不陌生吧?作为论文查重、文献检索的“神站”,它的重要性可不一般。可这几年,知网可没少上热搜,啥收费模式啊、版权纠纷啊、垄断问题啊,几乎隔段时间就要被拉出来议论一番。 % P) P' P% ]! |
% j. R. z' P7 F" Y. P* Y0 b不过,虽然舆论压力满满,知网却依然赚得盆满钵满。2024年上半年,知网的净利润居然是去年同期的4.8倍! ' \5 y* G7 `" u2 P8 q% C
; y9 Y6 ]* e7 _, z. p8 ?; @
知网的“摇钱树”能力有多强?据同方股份的半年报显示,2024年上半年,知网的数字出版业务收入达9.44亿元,净利润1.48亿元,而去年同期的净利润才刚过3000万。虽然历经多次风波,毛利率仍高达49.65%,尽管比起以往50%以上的超高毛利率略有下降,但这“印钞机”属性还是很能打。 ' {# @) y) f5 G6 Q8 ~/ `# _; u' T4 ^
7 f; d9 _! v& a) F% E$ }那么问题来了,经历了这么多波折,知网怎么还能赚钱这么多?
7 g5 ?. {/ J5 E0 S i
) h/ h( N6 @1 m7 r7 S! O+ a归根到底,还是知网太“稀缺”了。在国内学术资源平台里,知网已经深耕20多年,靠着高密度的学术信息和政策红利,积累了无与伦比的资源库。其他平台,比如万方数据库、维普等,虽然也是学术资源网站,但和知网的规模一比,差距相当明显。
9 U5 j5 j/ A% `0 h# z( x& i# p/ W8 _3 }( B, Y. E
比如,近半年里采购知网数据库的高校和机构就有91家,而同期采购万方数据库的只有9家。无论是资源覆盖还是影响力,知网都高出一截。
W5 j: L# ?/ Z/ {5 v( f. M# L, T1 S3 c( K3 ^; u
虽然赚钱能力强,但争议并没有放过知网。比如之前教授赵德馨因为论文被擅自收录而维权成功,给知网敲响了一记警钟。还有去年因为“违规收集用户信息”被罚5000万。加上市场监管部门开出的近亿元反垄断罚单,知网的经营模式确实问题不少。
4 E7 O' H5 d- f S) o0 S' s9 R, E- w- X
最近,知网成立了新一届用户委员会,声称要优化服务,推出《学术文献数据库价格管理办法》和《数字平台使用文字作品稿酬支付办法》。看起来是想规范价格和作者收益分配问题,但这些措施能不能真正落地,还有待观察。
1 S' C% R1 x7 _
+ P# T. z( l- A% G0 T其实,知网这些年的争议归根到底还是版权保护和资源开放的问题。要是真想赢回口碑,让更多人受益,如何让学术资源更开放、版权分配更公平,才是知网需要深思的方向。
) K0 _0 o* w- C) R% P( d [6 m4 {3 P0 s" P" {8 J; z
负面缠身还能大赚,知网确实有它的硬实力。不过,靠吃老本终究不是长久之计,学术资源生态的未来,可能还得看更多的公平和透明吧!" @+ Y0 t" [- p( q6 x- n+ X
" `. l r: T& h9 l7 _1 h) {$ |
|
|